十大美剧十大美剧

美剧英剧
资讯动态

暗黑版《怦然心动》?这部英剧教你如何把握好“争议性”主角

说到玛德琳·卡罗尔和卡兰·麦克奥利菲主演的《怦然心动》,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部经典电影不仅是不少影迷心中青春爱情片的NO.1,而且还开创了青春期爱情故事的新讲法,纯甜的恋爱让人少女心泛滥…嘿,醒醒,姨母笑收不住了。

但在2017年,一部以“丧甜”闻名的英剧《去他妈的世界》横空出世,并被打上了“暗黑版《怦人心动》”的标签。

这个“暗黑”故事同样讲的是青春期男孩女孩的爱情。电视剧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手法,通过男女主角的交替自白,来展现两人相遇时各自不同的内心活动。

不同的是,《怦然心动》讲的是两个好孩子的爱情故事,而《去你妈的世界》讲的就是两个“坏孩子”的爱情故事。

女主角Alyssa叛逆、没有礼貌,嚣张跋扈,爱说脏话。

男主角James 孤僻、对世界无感。他9岁自虐,15岁杀小动物,17岁觉得自己是一个精神变态。

在看见Alyssa第一眼,他不是怦然心动,而是想要杀了她。

边缘化的主人公显示出了暴力、残忍、叛逆的性格特点,在一开始就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追剧的时候,打开弹幕,飘过的弹幕阵营鲜明地分为两派人:一边是特别喜欢主角的观众,一边是特别讨厌主角的。

作为编辑,以前我和作者在讨论人设的时候,时常强调主角要“讨喜”,而这种“边缘化”的人设在故事里通常是不讨喜的,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甚至一不小心就会被观众排斥。

那么,在创作这种容易引起争议的角色时,作者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01.让主角引起共情,他们“坏”但能被拯救

具有争议性的主角,往往在性格和行为方面偏离了观众心中的好人标准,性情冷漠、举止暴力、为人刻薄这些人设标签让他们看起来更像是“反派”,而不是主角。

要让这样“反派式”主角“坏”得让人接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a.主角要“可怜”,欲望要原始

主角要“可怜”,不是指主角命运要非常悲惨,而是指主角身世或者经历要能够让观众有共鸣。让他们产生这样的思考:如果是这样的事情发生自己身上,或许自己也会像他一样吧。

就像电影《小丑》中的小丑那样,坏人并非是天生的坏人,“是社会让小丑成为小丑的”。

在《去他妈的世界上》,James和Alyssa的身世和经历,是他们叛逆暴力形成的根本原因。James 很小的时候,母亲在他的面前自杀,而父亲不善与他沟通。

Alyssa也是父母离异,她和妈妈一起住进继父家,妈妈和继父有了双胞胎孩子,Alyssa就像是一个多余的人。而且继父常常对她言语轻佻,而知道这一切的母亲,选择了隐忍和视而不见。

家庭是主角性格形成的原因,来源于家庭的不幸当然能够引起观众的共情和怜悯。

除此之外,能让角色引起观众共鸣的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主角的欲望。

任何一个角色都是有欲望的。通常情况下,当主角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欲望,故事就要开始了。例如,在去年大热的韩国电影《寄生虫》中,主角一家的愿望是变得富有,过上更好的生活。又如票房一骑绝尘的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愿望是被世人接受认可。

主角的这些欲望,也是大多数观众的愿望,俗世中的人大多渴望有钱,渴望过好的生活,获得他人认同。欲望共通,是观众能够对角色产生共情的原因,当主角为自己的欲望而努力,或者是遭受挫折的时候,观众的情绪就被四两拨千斤地带动了。

如果你的主角的欲望是比较小众的,又或者是比较“脱俗”的,想让观众感同身受恐怕有点难度,在情感体验上的脱节很容易让观众成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试想一下,如果把《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欲望改成:做一个好人。故事还能最大程度地唤醒观众内心的激情吗?

这样的欲望虽然很崇高,但是不够原始。太“高山流水”了,就容易“曲高和寡”,难以触动大众的心。

《去他妈的世界》里James和Alyssa的欲望,其实就是渴望爱,渴望被关注。所以,他们虽然暴力叛逆,骨子里也就渴望得到爱的孩子。

现实中,谁不渴望得到爱呢?尤其是在青春期的日子里。

b.主角受的“苦”不超过他们犯的“错”

当观众认同了主角的经历和欲望,他们就能够包容角色的“坏”了。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作者必须考虑主角会“坏”到什么程度,因为观众的包容也是有限度的。

James和Alyssa虽然都“坏”,但是他们没有突破观众的底线。说到底,两人就是叛逆的未成年。他们最严重的行为就是不小心杀掉别墅的主人。但别墅的主人是虐杀少女的变态。James为了保护Alyssa不被侵犯,他才失手杀了别墅主人。两人一方面是正当防卫,另一方面也是为民除害,他们虽然犯了罪的,但是在观众看来,这种行为并非罪无可恕。

c.主角要“可爱

让你的主角变得“可爱”一点,这里的“可爱”指的是让人可以去爱。

其实就是“救猫咪”理论,让主角”去救一只“猫咪”,就是让主角去做一件很小但是正向的小事,这个方法在塑造争议性角色时很有用。

星爷的电影常常就会用到这样的方法,因为他很多角色都是小人物,有些市井无赖、有些懦弱无能。例如《功夫》中,星爷饰演的角色,是一个想要参加斧头帮,去抢劫作恶的负面人物。但是影片通过回忆片段讲述了小时候他曾救过一个女孩的故事,这个情节让观众看到了他善良的一面。

Alyssa在逃跑时送迷路的小女孩,James在想要杀Alyssa时给自己找了停手的借口,迟迟没有做出伤人的举动,就是善良这种品质开始发挥作用了,他们本性不坏,这让观众觉得他们还有救,这样两个性格层次丰富、人设立体的角色,观众是不会一味讨厌他们的。

02.对立面:克制脸谱化、善恶模糊

边缘化的主角,他们的对立面尤为重要。

如果把主角的对立面描写成绝对的坏人,把主角写成了命运的受害者,这种方法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不但不能激起读者的愤怒和对主角的同情和保护欲,反而会让角色非常脸谱化,让人物和故事显得非常虚假。

例如电影《少年的你》中对反派角色的塑造。

故事中,霸凌陈念的魏莱是一个长得漂亮、成绩又好的女生,在老师和同学心中,她伪装出来的性格完美而无可挑剔,和她霸凌同学时残忍恐怖的面目完全不同。

这样的反差让不少观众在观影时感到毛骨悚然,对这样一个反派产生了浓重的反感情绪,但电影也通过一些细节,展现出她是一个父母不管不问,渴望能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

通过这样的设定,让魏莱这个角色又特别又真实,整个故事也变得更有深度。

同样的手法在我们今天讨论的故事里也得到了体现:《去他妈的世界里》里,关键的配角是James的父亲和Alyssa的母亲。James的父亲虽然缺乏了解和自己孩子的沟通,但是在James打伤他并抢走了他的车后,他依然选择保护James。Alyssa的母亲虽然看似懦弱隐忍,但也在细节里表现出了对女儿的爱:每年Alyssa生日的时候,她都会以前夫的名义给Alyssa寄生日贺卡,就是为了弥补她缺失的父爱。

同时,一直在追捕James和Alyssa的两个警察,也是主角的对立面,编剧通过这两个角色的不同立场,让主角的对立面立场模糊起来。白人女警察认为孩子是善良的,试图拯救这两个孩子,而黑人女警察认为他们就是罪犯,要尽快抓回来惩罚。

克制对立面的脸谱化,会让整个故事更加真实深刻,也更能获得观众的认同。

03.明显的人物弧光,主角的变化与救赎

人物弧光这个概念来自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简单来说,人物弧光就是人物的转变和发展。

无论是什么故事人物,通常都是伴随着转变和发展。有转变和成长的人物会比扁平的人物更加立体有深度,而且,人物弧光通常有正向和负向的。

负向的弧光,就如上面提到的电影《小丑》,从一个心怀理想的普通人变成一个黑暗世界的王者。

正向的弧光,就是前年大火的那部电影《我不是药神》,主人公程勇从一个颓废的市侩商人,变成一个有担当,受人尊敬的人。

正面的弧光,通常结局都是好:而负面的弧光,通常结局是主人公死了,又或者主角彻底走向堕落,要塑造具有“争议性”主角,在考虑人物弧光时,可以多考虑观众的需求。

《去他妈的世界》选择的是正面的人物弧光。

James这样一个对世界无感,曾经毫无感情猎杀小动物的人也能为一只被车轧死的小狗流下眼泪,他开始对世界有感知。Alyssa也从一个比较自我和缺爱的人变得逐渐懂得爱与被爱。两个人互相救赎,都发生了变化,获得了成长。

是他们之前所犯的错误成为了阻碍两人在一起的“沟壑”美剧小站。故事的最后,两人没有能够逃脱追捕。James为了帮助Alyssa脱罪而揽下罪名,逃向了远处。伴随最后一声枪响,故事结束。

即使完成了蜕变,但他们还是得为自己犯下的罪付出代价。James和Alyssa的成长满足了感性观众的期待,最后,他们又通过“牺牲”得到了理性观众的原谅。

可能你按照以上要求去做了,还是会有人讨厌James和Alyssa。但是观众不会迁怒于整个故事。因为一千个读者眼里就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都会有人讨厌,也会有人喜欢

近年来,比起曾经“绝对善良”的主角,越来越多“相对善良”的主角成为观众讨论和喜爱的对象。

前期善良,后期黑化,又或是前期坏,后期洗白,“相对善良”的主角更立体,更真实,也更符合大家想看反转和跌宕起伏的故事的期待。如果你想创作一些现实题材的故事,通过更极端的角色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映射某些现实,但主角却没有成长和获得救赎,那么你也需要通过整个故事主题来完成善的宣扬。

其实总结起来,创作这样具有争议的角色,最需要把握是的整个故事想要传达的思想主题。

本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当前页面:十大美剧 » 暗黑版《怦然心动》?这部英剧教你如何把握好“争议性”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