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美剧十大美剧

美剧英剧
资讯动态

豆瓣8.4高分英剧,说透中国父母不敢说的真相

孩子=失控,两个孩子=双倍的失控,这在全世界都是共同的难题。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公众号:“芒来小姐”(ID:ydsakyml)。

先说一个我在朋友家亲眼目睹的场景——

当时我们在聚餐。5岁的女儿不好好吃饭,还和妈妈顶嘴。平时温柔的朋友瞬间失态,气急抓住女儿的头发使劲往后扯,女儿嚎啕大哭。

我回头一看朋友却不见了,原来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捂着嘴偷偷哭。

我说:“你这何必呢?好好说不行吗?”

朋友情绪崩溃:“我真的不想打她,但我就是忍不住想掐死她。”

有了女儿之后,她面临着各种危机——家庭关系、职业规划、生活节奏,都在养育孩子的失序中崩塌。失去掌控让她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有一组数据: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马修·麦凯调查研究发现,50%的父母都狠狠打过孩子,40%的父母害怕自己会伤害孩子,另外,近70%的父母每周至少会朝孩子怒吼5次。

这些父母谈论内心愤怒时,都用到了一个词:失控。

并不是我们不想成为好父母,但孩子的降临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尤其人到中年,当职场危机、婚姻触礁、育儿难题和原生家庭等烦恼一齐扑面而来,崩溃就在一瞬间。

我很爱孩子,

但有时真想杀死他们

高分英剧《养育者》,如今已经出到了第二季。讲述一对英国二胎夫妻的日常生活。

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抓人的悬疑,就是那些生活中真实的失控:生活、职场、家庭关系……却让人刷到停不下来。

网友惊呼:导演怕不是在我家装了摄像头吧!也太真实了。

这部英剧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踩在了父母们的痛点上,好像是偷窥了我们的生活。可见做养育者,做父母这件事,是全人类的难题。

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样,扛得住刀枪火海,斗得过神佛妖怪,却会因为一张乱丢的纸尿裤哭得像个孩子。

保罗的扮演者就是《神探夏洛克》中的华生

男主角保罗是一个善良温和的丈夫,看到陌生夫妻为了育儿焦头烂额,会自告奋勇帮他们照看子女。这对夫妻感叹:你一定会是个好爸爸的。

小时候的保罗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他特别渴望当好父亲,不让孩子的童年跟自己一样。

和艾丽在一起后,保罗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持家挣钱、关爱妻子、耐心温和、照顾老人……几乎挑不出毛病。

直到他们有了孩子,两个孩子,生活就由不得自己了。

保罗凌晨六点要起床开会,可儿子大半夜不睡觉,总担心家里发生火灾,缠着保罗一遍遍问:发生火灾我们要怎么逃出去?

保罗只能一遍遍解释,陪孩子们聊天,好不容易耗到子女睡着,屋外的争执声又把孩子们吵醒。

保罗没办法,只能开车带孩子不停兜风。

第二天,一宿没睡的保罗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上班,领导见他最近总是心不在焉,就把升职机会给了另一个同事。

还内涵他:我理解你的幸苦,但我们需要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员工。

保罗躺在床上,怀念没有孩子那段时光。他对艾丽说:“我很爱孩子们,但是说真的,我有时想把他们杀了。”

孩子的母亲艾丽深有同感。成为了2个孩子的母亲后,她失去了很多乐趣,不再逛街买包,昼夜颠倒。压力太大稍微爆几句粗口,邻居听到以为他们虐待儿童,联系社工到他们家调查情况。

说真的,保罗和艾丽甚至认真讨论怎么杀死孩子:用哪床羽绒被闷死孩子比较舒服?用“杀死孩子”来解压,可见他们真心很崩溃。

哈佛大学心理美剧小站教授丹尼尔·吉伯特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孩子就像海洛因,他给你极度的狂喜,但同时也将其他一切乐趣都从你的生活中排除出去。

养育孩子,

也是和原生家庭和解的过程

保罗的精力几乎被孩子全部夺走,他的父母担心自己成了累赘,总在保罗面前念叨“我们以后去住养老院”,用这种方式吸引儿子的关注。

艾丽的父亲离家出走暂住她家,这个满口粗话的老人受到了孩子们喜爱,艾丽旁敲侧击想让他离开家里

头发花白的老人小心翼翼观察女儿脸色,做饭讨好她。

保罗和艾丽一心想要成为“更好的父母”,为人子女的角色时常会被抛在脑后。这让年迈的父母有些无所适从。

他们原本是一家之主,现在变成了孤寡老人。

艾丽厌恶父亲,她按照父亲相反的样子寻找配偶,就是不想重蹈父母覆辙,但父亲需要她照顾;

保罗缺失父爱,他想要通过做一个好父亲来补偿自己,父亲察觉到他的埋怨,失望地赌气离开。

孩子出生后,保罗和艾丽很矛盾:想要维持小家的平衡,和父母的关系就会失衡。想要和父母搞好关系,又顾不上小家了。

如何取舍?

保罗和艾丽的做法是让父母参与到育儿中来。原本没指望他们做得多好,但父母总在意料之外的地方派上用场。

孩子的宠物沙鼠死了,保罗和爱丽决定借此来让孩子了解生死,学会告别。可他们的说辞,却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不仅没让孩子坚强,还徒增不少难过和恐慌。

时候,艾丽父亲说了一句:“你只要永远记得它,它就没有死。只是现在它活在你心中而已。”这句话让孩子瞬间平静下来。

保罗执意要送孩子去更好的学校,他的母亲却劝说他:“你曾经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孩子,我送你去了更好的学校后,你的创造力就没了,我宁愿你读差一点的学校。”

保罗这才放下“望子成龙”的期望,开始接纳孩子的平凡

怎样育儿才正确?如何才能养出一个好孩子?父母满脑子都是问题,其实只要看一看自己的父母,多少能找到答案。

保罗质问自己:“我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为什么面对孩子就是冷静不下来?”

哪怕再三告诉自己要冷静、要冷静,打开门看见孩子正在破坏浴室,还是忍不住大声爆粗口。

直到他和父亲沟通了,才理解这份愤怒的起源:父亲总是压抑脾气,一言不合就冷暴力,当保罗成为父亲,他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父亲的冷暴力,他的爆粗口,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情绪失控。

父子俩都不擅长处理情绪,自己处理不了,就像丢垃圾一样丢给孩子;孩子处理不了,也会像丢垃圾一样丢给下一代。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是一面镜子,会诚实地倒映出父母的样子。

父母,又何尝不是在倒映自己父母的样子。

保罗和艾丽,都有自己来自原生家庭的“垃圾”,这些问题堆积了很多年。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和原生家庭和解的过程。

前路艰辛,携手同行

作为一部影视剧,《养育者》最大的亮点是:它没有给出答案,但呈现了所有的真相。

中年人的生活,上有老、下有小,夹在两代人夹缝之间、生活全面失控。该如何保留自己的生活?要怎样才有机会放松喘息?

长辈辅助育儿是一方面夫妻一条心,分工合作才是重中之重。

《养育者》花了很大篇幅,刻画丈夫保罗在育儿过程中的付出。他是一个暴脾气的父亲,也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哪怕第二天要早起开会,他也会和妻子轮流“站岗”,每人陪伴孩子90分钟。看到妻子睡熟,不忍心叫醒她,还会自己多承担一些;

孩子们调皮捣蛋惹到了他,他会宣泄,会愤怒,唯独不会回避。

哪怕发完脾气后感到深深的愧疚,保罗还是会陪在孩子身边,反复说道歉。

艾丽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英国允许未婚男女共同生活和抚养孩子,她和保罗没有结婚,以同居的形式共同育儿。

母亲质疑这段关系时,保罗回答:我不在乎婚姻,不过就是一张纸,我们有孩子。

保罗和艾丽的关系并不完美,他们是一对快要被孩子逼疯的父母,相互也会发生争吵,但这改变不了相爱的本质。

为了修补失控的生活,夫妻俩彼此鼓励“我们是最棒的”。失衡的内心,通过和睦的夫妻关系找到了一点慰藉。

彼此宽容、彼此支撑、相濡以沫,在满地纸尿裤中,丢开不切实际的理想,找到最舒适的关系。

哪怕每天都会冲孩子发脾气,怎么也改不掉,有人接纳你最真实的模样,失控的部分就能得到安抚。我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不完美的关系和生活,才是孩子最真实的起跑线。

况且,孩子成长中的点滴进步,都让父母感到付出有了回馈,生活虽不完美,可也充满了惊喜和感动,哪怕昨天糟心极了,今天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本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当前页面:十大美剧 » 豆瓣8.4高分英剧,说透中国父母不敢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