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才看了这部被很多人称之为必看的英剧。虽然现在快到了三十而立之年才看这部剧,内心对于这样青春题材的感触明显已经比年轻时的感触要少了,多少有点遗憾。但对比这样的遗憾,更多的是觉得庆幸,因为意识到,每个人的青春里,以及每个人后青春期都是迷茫中、迷茫着,以及比较少迷茫。
《皮囊》里,讲述的是一群17、18岁的高中生,他们一边害怕着即将到来的A-levels考试,一边却又肆无忌惮地任凭自己青春期里荷尔蒙所发挥的作用而挥霍青春。
在这些华丽而开心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原生家庭。
一切就像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从模仿自己的父母,到挣扎着自我站立,每个人从襁褓之中站立起来时,家人们都为之开心和雀跃,但到青春期里,成熟的“站立”的过程中,家人们却无视掉,或者转过身去,各忙各的,仿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句话成了赠送给自己孩子的信条。
站在主角们的角度看时,自己也像个青春期里的孩子。体验着这些孩子们的自大、青春、无知、迷茫、困顿。
去爱、去恨、去生存、去毁灭,在父母目光无法触及的地方里自我生长。但迷茫时,转身寻找父母时,却发现父母要嘛消失,要嘛也是无知或者仓皇逃出。
于是,在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父母们哪怕年纪很大了,依旧还是有着迷茫。
他们也会在他们手足无措时,选择逃离,也会在无法忍受时,选择不负责地抛夫弃子,也会在厌恶时,选择寻找新的欢喜。
父母,也许只是一种身份,而不代表智慧的程度。父母也许只是代表着经验的我爱美剧积累,以及建议的多寡,却不代表他们的迷茫会比较少。
也可能,因为年纪大了,而选择谦卑、不再意气用事,也不再质疑世界。
下一代的后浪们,也许在激流勇进中会奋起一搏,但在年纪中年时,也许他们就会慢慢平淡下来。
迷茫和改变是人生的常态,但心态的适应却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也许,这是这部剧里想告诉我们的。
庆幸我没有在我的青春里看到这部剧,因为我害怕我无法过多地承受成熟世界里的阴暗面,而现在,我也许有了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社会的大部分,也许面对新事物、以及新的人生选择时,我依旧会迷茫不已,但我也能努力去面对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