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好多网友再一次被这“白菜价”惊呆惹
。
第二名是松岛菜菜子,单集片酬折合人民币约8.4万元。
难怪每一次在国内爆发「天价片酬」讨论的时候,日剧演员的片酬都会被拉出来做对比。
像是堺雅人这样的顶流演员,出演神剧《半泽直树》的片酬大概是每一集11万左右。
这样一看,演艺对他们来说真不是什么敛财工具,而是一份工作而已。
日本的片酬制度和国内不同,国内是由影视剧承包制作,然后分发给电视台。
在定片酬时,日本电视台会定期对观众进行调查,再结合演员的定位、演技以及其它因素进行预算,才能给出片酬。
演员的片酬只占整部剧预算的10%,也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完善整部剧的制作。
他们实行一番责任制,在一部电视剧开播期间,网上会公开收视率,也有一番个人收视率,来评估流量号召力。
△永山瑛太在宣传主演的漫改日剧《侦探物语》因为收视率下跪。
日本电视剧是由制作人提出企划案,再交给编剧产出剧本,然后让导演执行。
不仰赖于圈子文化,日本编剧参加编剧大赏也可以出头,而且就算你是个不善社交,推销自己的人,只要你有才,也可以被重视。
整个制作也给了编剧写“真心话”的权利,每部剧都金句频出,很容易引起观众的讨论度。
比如《东京爱情故事》里有很多坚定有力的台词反复被N刷,而《四重奏》里偶尔窜出来的爱情名言也很抓人。
像北川悦吏子擅长唯美纯爱题材。《悠长假期》、《美丽人生》都出自她之手。
编剧+制片人+导演形成稳定的黄金三角,各司其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创作的完整度。
之前木村拓哉也说过,在表演的时候必须要听从编剧和导演的建议,要让“自我”消失。
这样忠于创作本身的制度,也很大程度上推进着日剧的繁荣。
羊还记得石原里美在2018年的时候因《高岭之花》收视率惨败在杀青宴的时候哭泣。
“我没有赢,所有的责任都在我身上,给大家添麻烦了,真的很对不起。”
对于曾经频出爆款的日剧来说,日剧这两年似乎显得疲惫。
论口碑和人性的探寻《鱿鱼的游戏》、《地狱公使》都杀疯了。
狗血的刺激的也有,比如永远猜不出下一个会是谁崩掉的《顶楼》、《Mine》。
诸如此类,每一部都戳在观众的肺管子上,满足了不同人的爱好。
而日剧,之前出圈的爆款还停留在2017年的《四重奏》、19年的《坡道上的家》。
去年的《半泽直树2》、《弥留之国的爱丽丝》虽然口碑很棒,但它的也只停留在日剧资深爱好者圈子。
毕竟,《东京爱情故事》曾被称为是”亚洲偶像剧“的开端。
日剧的类型包罗万象,女性主义、人际关系、职场、人性中的幽微以及社会现象,它一直拿捏着普通人的生活脉络,让人可以得到共鸣或者延长生命体验。
比如《半泽直树》、《非自然死亡》、《校对女孩河野悦子》等剧讲的是职业精神。
而《坡道上的家》、《昼颜》等如实展现女性在传统婚姻中的困境。
它们更注重台词的表达,而不是肢体语言,节奏上的抓人。
题材选择上,它偏向于个人成长,职场等题材,在需要释放焦虑的当下,显得就比较温吞和严谨了。
日本电视台自己有过分析,原因归结于“节奏太慢”,中国学生竞争压力大,没时间看太长的电视剧。
其次,是日本电视剧的内核显然已经不满足于人人喜闻乐见的「爽剧」了。
比如韩国动不动就派发豪门狗血,灰姑娘遇见真爱,以及暴力反抗的故事。
日剧显然已经走过「酒足饭饱」这种浅层刺激欲望,开始把目光放在更深的地方。
像是这几年很火的《半泽直树》也不是那种努力就有收获的热血剧,他更多的是在讲生存的难题。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语境里,我们更想要消费那些「一眼就能有满足」的题材。
比如暖呼呼的爱情(少一点粗粝,爽翻天的逆袭,以及刺激眼球的。
其实之前的《东京爱情故事》等也是非常温暖直白的题材。
但这几年她对女性的生存探寻变得更野路子了,比如有一部《下辈子我再好好过》,讲的是一个有点儿迷茫的女孩儿如何通过性爱来拿回对生活的掌控力。
很多关于伦理、婚姻以及生存的题材,在日本有了更多细微的脉络。
日剧在伦理、社会现实等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但是它并没有打算面向海外的观众。
比如演员在演技方面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夸张肢体语言,一部分原因是受二次元文化影响(日本很多电视剧也都是。
日剧一直没有被正式引入到中国主流影视平台,比如电视台。而韩剧一直非常重视海外市场的扩张,加上网飞的扶持为它带来了很多新鲜血液。
加上它的版权费要比韩剧、泰剧更高,所以日剧大多还是靠日剧爱好者为爱发电的状态。
也许在一次次的冲击之下,它又爆发出一个新的高峰也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