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丨keva
上半年港剧市场,不少备受期待的作品高开低走,观众一直盼望港剧能够带来新的惊喜。而在结局超前点播之后,仍维持豆瓣8.0的《刑侦日记》,终于凭借口碑成功突围。
剧集讲述了杨碧芯(惠英红 饰)饱受精神分裂困扰,差点毒害了儿子叶劲峰(王浩信 饰)。叶劲峰因此惊吓过度,解离出智商超群的新人格朱玑,后者被警方邀请共同侦破多宗悬案的故事。
较《鉴证实录》和《法政先锋》系列等经典同类作品相比,《刑侦日记》的创新,在于把关注焦点对准都市弱势社群。
裹着警匪剧的外衣,它把患有解离症、躁郁症、违拗症的特殊群体串联在一起,拍出了“一场精神病人的内卷”。
诚然,这部“全员神经病”的作品,背后藏着的创作初衷和思考究竟是什么?高分收官之后,它又会否成为新的港剧IP?
为此,我们访问了剧集监制关树明,总编剧朱镜祺、刘小群,听他们娓娓道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剧本#
20年沉淀 2年打磨
总编剧朱镜祺和刘小群是一对夫妻档,两人对于精神病群体的关注,早于20年前就开始了。
20世纪初,精神病仍未被大众认识和关注,但两位已经对这个特殊题材很感兴趣。朱镜祺所创作的剧集《新鲜人》,就是早期探讨精神病患的高分作品,其中精神分裂的“方家谦”(冯德伦 饰)令人印象深刻;
《新鲜人》冯德伦饰精神分裂的“方家谦”
《陀枪师姐2》中的面具色魔杀手鲍国平(骆达华 饰),因深陷多重人格而屡犯重案,一度成为港剧观众的童年阴影。而塑造这个经典角色的幕后人物,正是刘小群。
《陀枪师姐2》,骆达华饰多重人格的“鲍国平”
“经过二十年沉淀,我们仍然喜欢多重人格的设定。”夫妻俩坦言,这是他们选择此类人群作为这部警匪剧切入点的原因。
《刑侦日记》中,解离症、躁郁症、违拗症分别在叶劲峰、聂山(姜皓文 饰)和陈笑安(韦家雄 饰)身上体现,这一次,新作突破在于,“心理病患者不再是犯罪者,而是破案者。”
剧集剧本历时两年打磨,在此期间,两位编剧查阅了无数资料,也找了真实人物作参考写照。
刘小群曾亲自拜访一位患有多重人格的少女。少女因为童年时受到无法避免的伤害而解离出不同人格。“她有时候会衍生出稚嫩女孩的人格,去商场里夹娃娃;有时候也会衍生出成熟姐姐的人格,为其解决棘手困难。”
编剧谈到,多重人格源于主人格遇到极端冲击无法接受,因此需要出现新的人格为她承受。
戏里叶劲峰因为童年母亲的“毒害”而衍生出心思细腻的“朱玑”,以及后续出现的主人格“Matt”,多少是参考了受访少女的经历。
叶劲峰先是警方派往潜伏帮派的卧底,而“笔迹鉴定专家”朱玑则是特案组的一员,两人又分别与王敏奕饰演的法医人类学家以及黄智雯饰演的女警官有情感勾连,这样的设定被观众质疑“毁三观”。
对此,刘小群解释,每个独立人格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未必会知道另外一个人格做了什么。就像被访问的少女,主人格正在与一位男生谈恋爱,但她其余两个人格,对“男友”却不太熟悉。
“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是希望观众透过剧集对精神病人多点理解与关怀,更加明白他们的行为与心理。”
朱镜祺补充,20年前他去精神病院调研时,医生说的话仍印在脑海,这也是他如今想让观众知道的事情,“精神病如同感冒一样,可以医治。”
#阵容#
实力演员 默契班底
惠英红搭档王浩信,一个是“金像影后”,一个是“无线视帝”,两人贡献的演技是《刑侦日记》一大亮点。
关树明联同两位编剧曾与惠英红合作过《铁探》,几位幕后主创认为,“杨碧芯”一角非她莫属。
惠英红本身曾患过情绪病,某种程度,她对此类人群了解更加深入。“剧本交到红姐手中时,她已经很兴奋,认为故事十分吸引。”于是,延续前作的默契与信任,双方再度一拍即合。
刘小群回忆,“惠英红早在剧集开拍一两个星期,逐渐进入状态,来到片场那一刻,她就是角色本人。”
《刑侦日记》第一场戏,“杨碧芯”站在画廊外远远望着女儿,听她说,“妈妈已经死了。”那一刻,她的脖子开始慢慢颤动起来,再望向女儿的方向。
关树明表示,这是惠英红自己设计的细节,“因为这是剧集开端,观众并不了解这个角色有精神分裂背景,红姐希望用身体语言告诉观众,当精神病患者受到刺激,他们会有什么自然反应。”
紧接着,“杨碧芯”来到“墓前”,看着儿子为仍然在世的母亲立了碑。她很冷静,甚至给“自己”上香、鞠躬。
那一幕,镜头慢慢由灵位转至她,惠英红全程没有台词。
“但观众从她的眼神,会很明显感觉到一个母亲的失落与怨恨。”现场目睹拍摄的监制分享,“红姐拍这场戏时,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被她的‘眼技’吸引,被她带入了戏。”
王浩信曾与幕后主创团队合作过《不懂撒娇的女绕滚影院人》,他塑造的世纪暖男形象深入人心,也深得几位编审的认可,“《刑侦日记》还在构思阶段,我们心中叶劲峰的选角已经涌现,两度拿下视帝的他,正是不二人选。”
主人格Matt,副人格是叶劲峰和朱玑,再加上剧集后期出现的第四人格,王浩信第一次挑战演绎解离症患者,一个角色,四种演法。Matt的童真、劲峰的冲动、朱玑的严谨,常常要在瞬间切换,表演难度不低。
“我们在讨论这个角色的时候,他已经在思考演绎方法。”关树明表示,早在彩排阶段,王浩信就开始设计不同人格的身体语言、台词抑扬,交流方式,以此让观众可以有效直接地区分他们,“比如劲峰和朱玑交流,就是双方都把想说的话写在手臂上,另一个人格出现,就可以看到。”
编审团队盛赞王浩信,镜头内外都保持酝酿角色情绪,最终表现大家也有目共睹。
#融合#
关注内地 维持港味
《刑侦日记》是港味甚浓的刑侦剧。
但同热衷采用单元剧破案模式的《法证先锋》等经典同类作品相比,后者这次显然有了新尝试。留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大概到第11、12集时,剧集主线的“血字案”似乎暂告一段落。然后由聂山出场,带出另一起案件。
关树明为此给出解释,“剧集原本打算以季播剧的形式呈现,但为了贴合内地观众的追剧习惯,最终改成了25集连播。”
超前点播结局的那晚,编审团队辗转在弹幕、豆瓣、微博和知乎等平台,翻看着内地观众评论,“超前大结局了,我们有点担心观众是否会接受我们埋在结尾的伏笔,他们最终究竟有什么反应。”
合拍剧发展到第四年,香港主创们愈发关注内地观众的评论。
关树明笑言,内地视频平台的弹幕功能令他感到新鲜。观众可以在弹幕实时参与讨论,甚至会“预告”即将发生的剧情,这些都是香港本地市场没有的。他观察到内地观众追剧的细致度极高,这般现象也启发着他对香港元素融合剧集的思考。
市场需求影响着创作核心。合拍剧如何同时迎合两地观众的审美,至今仍是主创团队需要解决的命题。不难发现的是,在关注内地市场的同时,港剧一方面在维持风格化,另一方面也在探索新表达。
“我从未听说过神经病说自己神经病!”
“你看看现在的犯人,是正常人还是精神病人多?”
《刑侦日记》金句频繁出现,让人细思极恐。而这些发人深省的话语背后,正诠释着个性鲜明的港剧风格。
此外,编审们介绍,以前他们拍完整部剧集才去想音乐和调色,但现在,一切都是在拍摄过程同步进行。服化道和灯光美术摄影也有了全新升级,编剧甚至参与后期剪片工作,为整个画面呈现把关,“这些都是港剧的拓展与创新。”
当合拍剧成为港剧制作模式的主流方向,拓宽视野,寻求突破,注定是幕后主创未来要走的道路。而归根到底,就如监制所总结,“只有好内容,能够助力港剧突围粤语市场,引起全国观众共鸣,深得全球华人的喜爱!”
/ 互动 /
你喜欢《刑侦日记》吗?
快来分享你的感受
/ 开奖 /
恭喜
李大树、算了、淑芬Fenix
获得《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4》兑换券
随风、R.I.、紫薇.CHEN
获得《中国医生》兑换券
小荣、陳鲁 、下雨天
获得院线电影兑换券
/ MORE /
《中国医生》这样炼成!
《中国医生》让钟南山点赞
谁是下一个《哪吒》?
听《1921》和《革命者》的好!
《1921》破4亿
沉浸式感受《革命者》的故事
《革命者》是如何做到的?
分享、赞与在看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朋友
想了解更多新片动态和影节信息